浏览和筛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筛选结果:共找到 2507 个创新案例
重庆两江新区法院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人民法院司法职能,充分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云法庭、“四易”等平台,创新构建打破时间限制的“自助式在线证据交换”的审判模式,在庭前采用线上非同步、非实时方式进行证据交换,形成证据交换报告直接引人庭审环节,同时对接异步调解,深人助推法院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应用改革,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案件审理规范高效。
重庆两江新区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市工商联探索建立首个覆盖重庆自贸试验区全域的商事纠纷“法一商联动”协同化解机制,推动形成“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诉源治理新实践,充分释放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1+1>2”的体系化效应,从源头上化解商事纠纷,减少诉讼增量,有力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A质量发展。
“‘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监管创新是重庆海关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海关总署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大力支持和授权下,聚焦成渝两地企业跨区域办理电子口岸业务的迫切需求,会同成都海关,联合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重庆市分行共同推出的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成为全国首例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协同创新成果。
为促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健康发展,重庆海关在海关总署关税司的指导下,创新推动跨境电商商品条码应用,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条码应用”监管创新,在全国海关首次实现跨境电商商品条码规范申报,跨境电商商品条码申报率及有效率近984,有效促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重庆自贸试验区立足“四个坚持”,聚焦外籍人士服务需求,大胆探索、开放创新,由市公安局出人境管理局牵头建设中西部地区首家省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改革试点成效初显。
重庆市公安局出人境管理局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统一部署,深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会同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试点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工作,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办理地点、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的全面优化,受到聘外单位和外籍人员的一致好评。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编制出台《重庆两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指导企业开展环评监督检查清单编制。监督检查清单浓缩企业全部项目环评精华于一身,是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的重要实践,是深化环评改革的重要探索。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操作指引(试行)6,两江新区创新推出全国首个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跨境融资产品——科技跨境贷,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外债管理,推动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政策在两江新区高质量落地。
在重庆海关、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以下简称保税航材分拨中心)在重庆自贸试验区渝北板块内揭牌运营,是全国首例“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海关监管模式。此模式支持新加坡航空公司中国境内的航材在重庆集中申报进境并按实际需求跨关区调拨,有效提升保税航材流转便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重庆自贸试验区江北板块积极推动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在全国首创以种业植物新品种权作为独立质押品的融资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种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填补了种业领域知识产权专项信贷产品空白,开辟了知识产权融资支持种业贸易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