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和筛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筛选结果:共找到 2507 个创新案例
为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更好落实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建设,营口片区搭建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通过开展行业、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价,分类指导企业对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以多渠道沟通方式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化转型先进企业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加快构建和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有力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和航运企业竞争力,充分保障能源安全、稳定、快速供应,大连片区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与大连出人境边防检查站一道,积极探索储备能源国家重点项目国际航行船舶“绿色直通车”精准通关方式,实行“网上申报+到港作业+优先通关+专职保障”,推出全链条、全流程快速通关服务保障新模式。
优惠税率查询分析服务系统'以下简称“税优选”)是大连海关推出的扶持企业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的创新举措。为解决企业对RCEP等自贸协定相关优惠政策、优惠税率及原产地规则了解不充分,对关税减让政策把握不准确的问题,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RCEP等自贸协定政策红利,大连海关建设了“税优选”,在大连片区试点开展,为企业开展定制化辅导帮助,指导企业选择最优税率。
为助力沈阳片区高质量实施RCEP,强化创新引领,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国际化,沈阳片区会同沈阳市税务局,针对RCEP背景下经济发展思路举措,主动开展制度创新,从“确定性、针对性、便利性”三个层面打出一套“建立多部门联合服务平台、推出‘事先裁定’服务机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的制度创新“组合拳”,为境内外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提供事前“个性化”深度服务,充分满足跨境经营企业对税收环境确定性的强烈需求,大幅提升境内外企业在本地开展经济活动的信心与意愿,为沈阳抢抓RCEP机遇、实现振兴新突破,贡献税务力量。
为深度促进国际文化艺术合作交流,沈阳片区利用沈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和艺术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创新发展保税艺术品展示模式,助力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和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进口汽车全过程监管数字化新模式”是大连海关促进大连口岸汽车行业发展的改革举措。该模式率先在大连片区探索试点,通过解决进口汽车的监管环节多、纸质单据多、企业需多次往返海关办理业务等问题,最终实现海关、车辆进出口企业、检测公司信息共享,进一步便利企业通关,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行业发展。
依托特有的“山城有信”平台,建立健全准人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努力提升政府监管效能,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全程保驾护航。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强制退出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风险可控、以点带面、稳妥推进原则,选取重庆自贸试验区南岸板块率先开展市场主体除名工作,破解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
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构建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便利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非自然人投资者来渝投资,加速渝港、渝澳融合建设,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简化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流程和材料,在6个国务院要求开展试点的城市中率先启用港澳投资者简版公证文书改革,持续提升外商投资登记质效。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两江新区法院)与四川天府新区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天府新区法院)立足自身职能,将司法服务保障成渝两地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贯彻这一国家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创新两地法院涉外商事领域司法协作新模式,努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