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和筛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筛选结果:共找到 2507 个创新案例
哈尔滨片区为响应以资本市场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号召,紧跟国家步伐,构建“多方联动、上下齐动、靶向推动”的自贸区企业上市培育体系,推动企业申报进人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再发展。
2022年6月,哈尔滨片区成立职业指导工作室,创新人才服务“品牌引领”战略,打造体系建设有高度、引才聚才有力度、留才育才有精度、执行政策有速度、校地合作有深度、就业服务有温度的专业化“六度服务”品牌。
哈尔滨片区创新打造龙江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先试区,通过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与企业协同育人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培育体系,打造教育与产业融合样板,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为全省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借鉴。
黑河片区抓住口岸进口俄罗斯药材由5种增加到15种的发展机遇,利用中俄资源优势和边民互市贸易政策优势,布局加工生产基地,吸引中药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领域龙头企业集聚,构建两国三地中药材研发、生产、跨境销售全产业链集群体系。
绥芬河片区强化政策型园区和产业型园区互动,深度对接俄罗斯远东自由港、超前发展区,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形成产业园区跨境融合互动模式。
绥芬河片区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开拓境外农产品“供给端”,畅通农产品进口“贸易端”,做大做强人境农产品“加工端”,形成“头外尾内、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农业跨境合作产业链条,有力推动“兴边富民”战略的实施。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的政策优势,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以下简称营口片区)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积分制,量身定制并推送科技创新政策,根据企业发展诉求及时为企业推送适配专家,构建科技创新型企业“靶向培育”新机制,充分释放区内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有效引导创新资源的集聚和科技型企业的壮大。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统筹知识产权服务业务,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以下简称沈阳片区)设立了东北地区首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沈阳代办处沈阳自贸区工作站,为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相关专利事务申请前置审查服务,通过送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市场的“三进”服务新机制,变过去知识产权申报需要企业自己跑腿、需要绕道省级代办处的流程,为上门办理且直接接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系统,全程护航、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为科技创新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
结合区内知识产权重点企业、新零售企业的商标保护需求,营口片区运用区块链、AI识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商标保护,创新推出商标保护“云鉴定”模式,以实现商标线上监测与线下保护有机结合,有效强化企业商标保护力度。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提升监管水平,大连片区规划建设局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以数字化检测监管系统为纽带,以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为基础,以防范工程质量隐患为目标,搭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以下简称大连片区(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形成检测监管与工程质控的双向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