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创新案例数据库
浏览和筛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 筛选条件
筛选结果:共找到 2507 个创新案例
黄河流域跨省通办破界
#2011
⚙️ 具体做法
济南片区联合其他6个省会城市推出黄河流域“跨省通办”,打破企业设立登记等10项商事登记高频业务事项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跨省市的互通互办,创造了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省市合作的先河;青岛片区打造服务黄河流域城市和企业的“国际客厅”,积极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窗口”。
临港金融开放试点
#2012
⚙️ 具体做法
临港新片区出台了《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立足于临港新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体系,聚焦新型金融业态创新发展、跨境资金流动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更有力度的开放突破举措和更大程度的风险压力测试。
京津冀职称互认促人才流动
#2013
⚙️ 具体做法
加快探索推进三地政策制度体系相接轨,三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签署了《关于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建立区域人才资质互认、双向聘任等制度,在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根据个人意愿予以保留或调整,更便利于人才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成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实践。
全国首家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心
#2014
⚙️ 具体做法
成立了全国首家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心,通过提供市场有效需求验证、专利技术成熟度验证、运营转化商业模式验证等全方位商业验证,形成了一套可落地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聚集了一批可合作的优质科技资源,有效弥补了科技研发成果与市场化应用成果之间的空白,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业一证提效审批
#2015
⚙️ 具体做法
市场准入“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创新,在“一单告知”和“一表申请”的基础上,梳理一个行业涉及的多个事项的审批程序,按照提前服务、材料审核、现场检查等环节再造审批审核程序,变“串联”为“并联”,变“多套”为“一套”,实现一个行业一套统一的审核程序,最大程度提高审批效率。
区块链赋能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
#2016
⚙️ 具体做法
长沙片区聚焦先进制造业,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确权新模式,将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新技术,将企业在设计、研发等环节产生但现行知识产权制度还不能认定保护的各类数据等商业秘密脱敏加密,赋予其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远程确认服务节省企业成本近百万元
#2017
⚙️ 具体做法
股权转让登记远程确认服务,依托企业登记信息远程核实系统,经人脸识别技术核准,并通过视频进行基本信息查询及意思表示确认后,依法办理股权转让登记,已累计为超过1000多位远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国内其他城市的企业股东、高管、法定代表人核实企业登记信息,节省企业办事成本近百万元。
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单制创新
#2018
⚙️ 具体做法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一单制”创新,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通过铁路集装箱班列衔接全球海运网络,建立“一次委托”“一次保险”“一单到底”“一次结算”的全程服务模式,稳步提升和完善铁路与海运联合承运互信互认互通机制,探索建立连通海上与陆上的贸易物流金融新规则。
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新模式
#2019
⚙️ 具体做法
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模式,一是构建“日常执法+专项行动+公众举报”全链条,围绕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服饰箱包等重点商品,通过省市区多级联合执法、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加强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线索摸排,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知识产权相关违法线索和行为,拓宽案源渠道。二是打通知识产权跨区域联防联治堵点渠道。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往往具有跨区域、跨部门的复杂特点,行政执法过程面临发现难、取证难、周期
...
展开全部 ▼
食品监管转型提效
#2020
⚙️ 具体做法
以食品经营监管方法创新,从市场准入的审查者转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啄木鸟”和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有效破解了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两个环节界限划分不清难题,满足了食品经营企业实际需求,实现了食品经营由分段监管、分品种监管向多业态混合经营、全程无缝监管的转变,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第 202 页,共 251 页 |
显示第 2011 -
2020
条,共 2507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