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创新案例数据库
浏览和筛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 筛选条件
筛选结果:共找到 2507 个创新案例
企业认证智慧培育新模式
💡 案例说明
近年来,申请海关高级认证(AEO)资质的企 业快速增长,而传统信用培育模式存在“认证培育 效率不高、文件审核强度大、关企信息交互不畅 通、培育工作难量化”等问题。为破解上述工作难 题,济南片区联合济南海关,在海关总署企管司指 导下,率先建立企业认证智慧培育系统,实现“资 料线上报、关员线上审、意见线上提、问题线上 改”,形成了关企新型信息交互渠道,全面提升了 培育质效。
⚙️ 具体做法
进口货物增值税“即申即退”新模式
💡 案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 理办法》,海关发现多征税款、纳税义务人发现多 缴税款、因品质或规格原因退运、因故未装运出口 申报退关、散装进出口货物发生短装、商业赔偿货 款等6种类情形,应企业申请,海关应予以受理税 款退还手续,于30日查实并通知纳税义务人3个 月内办理有关退税手续。海关收到企业退税申请 后,需要给税务部门发函确认增值税是否已抵扣, 如未抵扣方可办理税款退还手续。因海关与税务部 门间发函复函效率偏低,多数税款退还手续耗时较 长,多则1一2个月,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利用效率。 为进一步缩短退税流程,烟台片区创新建立“关税 联动”机制,对辖区企业创新实施进口货物增值税 “即申即退”新模式。
⚙️ 具体做法
网络货运平台纳税服务监管新模式
💡 案例说明
网络货运行业是平台经济重要组成,是数字经 济的典型应用,但由于网络货运行业打破了地域管 辖概念、且面临海量自然人群体,在税务管理中难 以核实业务真实性,存在较高虚开发票隐患。为推 动网络货运业务健康发展,济南片区联合济南市税 务局首创网络货运“be“”模式,通过获取交通 部门信息,实现网络货运业务真实性校验,通过重 构自然人代开发票流程,实现司机“刷脸”即开 票,解决了网络货运企业成本发票获取难得问题, 纳税信息自动核验提高了监管效率,率先实现交通 部门、网络货运企业、货运司机和税务部门在统一 平台进行数据核验、极简开票、高效监管,网络货 运涉税业务实现规范便捷办理,是自贸纳税服务创 新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大胆实践。
⚙️ 具体做法
“产业人才地图”精准引才模式
💡 案例说明
为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人才与产业精准对 接,济南片区以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 建立《人才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打破信息壁垒, 汇聚公安、人社、教育等核心部门权威数据,打造 区域一体化“产业人才地图”,将人才数量、类型、 流向、分布与产业布局有机衔接,实现人才决策科 学化、匹配高效化、服务精准化。
⚙️ 具体做法
基于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的商事仲裁新模式
💡 案例说明
青岛片区跨境易货贸易联盟成员单位青岛仲裁 委员会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区块 链在商事仲裁中的创新应用。建成国内首个基于 5G网络切片技术的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并经中央 网信办备案,率先在国内发起成立法治区块链链 盟,实现电子数据“证据自证”和跨链信息共享协 同,破解电子数据举证难、认证难等问题,提升仲 裁质效,营造开放安全、便捷高效、法治公平、成 本竞争力强的数字化营商环境。
⚙️ 具体做法
多元化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
💡 案例说明
为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司 法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专业资源优势,山东自贸试 验区立足区域实际,创新打造多元化一站式公共法 律服务新模式,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增强。其中, 济南片区开通自贸试验区案件办理“绿色通道”, 青岛片区打造“三庭一站四中心”法律服务体系, 联合推出搭建“线上+线下” “部门+部门”联动机 制,将法律咨询、纠纷解决、商事服务等功能高度 集成,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自由选、法律事务一 站办”“线上智慧审批、线下法治会诊”的高效便 捷法律服务,得到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 可,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法律公共服务提供了具有借 鉴意义的山东模式。
⚙️ 具体做法
商业秘密多维度保护创新
💡 案例说明
对于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大约60%创新成 果以技术秘密的方式存在,随着跨区域、跨领域、 跨企业人员往来交流日益频繁,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成为当前影响企业经营的常见风险,保护企业技术 信息、经营信息等内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迫在眉睫。青岛片区、烟台片区深人贯彻落实国家 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方 案》有关要求,对标CPTPP国际经贸规则中进一 步拓宽商业秘密保护范围、加大处罚力度等内容, 重点围绕大宗商品、跨境电商、港航物流、集成电 路、智能制造、基因科技、生物医药、水产种业等 十个产业模块,聚焦四个维度的创新,构建出一整 套适应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为企 业知识产权提供全链条、全方位保护,带动商业秘 密保护水平全面跃升。
⚙️ 具体做法
环评打捆审批助力项目提速
💡 案例说明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自觉把环境影响评估(以下 简称环评)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特 别是针对自贸试验区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 给予充分的改革自主权和试点支持,下真功夫,出 真措施,在牢牢守好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不断激 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创新力,助力自贸试验区持 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 具体做法
深耕“两链融合”加速产业聚集
💡 案例说明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区功能区通过大中小 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依托区域龙头企业带动 和产业创新联盟,围绕做大做强商用汽车、新材料 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两链”融合和大中 小企业融通发展。
⚙️ 具体做法
区域评估简化审批提效
💡 案例说明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工程建设项目落 地,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根据 新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近5年 可用土地指标预估,在全省率先启动水土保持区域 评估新模式,将原先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估由单体 评价转变为整体把关、申请后评估评价转变为申请 前服务,各部门互认区域评估结果,最大限度优化 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现水土保持审批即来 即办,显著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区域经济发展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