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创新案例数据库
浏览和筛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 筛选条件
筛选结果:共找到 2507 个创新案例
营业性内地演出“一本通认”
💡 案例说明
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针对同一剧本在 不同地点演出需重新审批问题,济南片区率先开展 了营业性演出“一本通认”试点,对经外地审批许 可的演出剧本,在济南片区申请演出时,实行“直 接采认、即审即办”极简审批模式。
⚙️ 具体做法
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新模式
💡 案例说明
企业注册登记后办理业务中,三分之二以上为 各类变更业务,涉及情形众多,对应的申请表格、 决议内容、章程修正案内容完全不同,给申请人带 来诸多不便。青岛片区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持续提 升企业登记业务的标准化、智能化,创新企业登记 “智能表单”服务新模式,针对申请人的个性需求, 系统自动生成全套个性化、标准化的企业登记申请 文书,帮助企业轻松完成变更材料申报,有效解决 业务变更难点堵点问题。
⚙️ 具体做法
“企业除名”市场主体退出新模式
💡 案例说明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优胜劣汰的 市场机制,切实解决目前在清退非正常经营、低 效、无效企业工作中经常面临“吊而不销”、行政 性强制退出机制明显滞后等多重困境,青岛片区联 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承接全国试点率先开展“企业除名”市场主体退 出,提升不良市场主体清退的准度与速度,探索出 一条有温度、有惩戒、有回路的企业退出新路径, 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新渠道,着力营造“放管结合、 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良性市场秩序,激发市场 主体竞争活力。
⚙️ 具体做法
打造“互联网+”船舶扣押拍卖管理新模式
💡 案例说明
为进一步规范船舶扣押拍卖行为,满足中外当 事人对海事司法的需求,缓解新冠疫情对专业机构 验船、意向买主看船不便等因素影响,提高船舶成 交率和溢价率,促进船舶市场要素加速向我国集聚 及流转,打造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高海事司法国际公信力,青岛海事法院依托青岛 片区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了船舶扣押拍卖管理平 台,使船舶处置更加高效、费用更加低廉,拍卖成 交率和溢价率有效提升,惠及当事人、涉船机构和 各方市场主体,使涉船纠纷处理更加公正高效,所 涉船舶的处置更加妥当有效,成为服务青岛片区国 际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海事司法争议解决优选 地的新经验新方案。
⚙️ 具体做法
海域使用金非税划转跨部门协同联动新模式
💡 案例说明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会同税务、大数据、不动产 登记等部门在无可借鉴先例的情况下,聚焦自贸试 验区“为国家试政策、为地方谋发展”责任,主动 谋划、率先开展海域使用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先行 先试,首创“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确定费源信息+共 享平台信息交换+税务部门征收+征缴信息反馈”缴 费新模式,实现海域使用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 “非税划转”跨部门协同联动改革,圆满完成了党 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非税收人征管职责划转改革 试点相关任务要求。海域使用金非税收人划转跨部 门协同联动新模式依托全新开发“海域使用信息管 理系统”,破解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与税务部门之间 数据接口不统一、数据载体不统一、数据要素不统 一的“信息壁垒”困局,实现海域使用信息数据等 跨部门、跨系统可信采集、传递、共享,大幅降低 部门间沟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全国首张海 域使用金划转税务征收后的非税收人统一票据,开 创海域使用金非税收人划转工作的“青岛模式”。
⚙️ 具体做法
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
💡 案例说明
青岛片区以贯彻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服务新一 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为目标,努力推动蓝色经济发 展,首创推出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该 标准已纳人世界银行集团成员机构国际金融公司 (IFC)《蓝色金融指引》并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版 本。标准进一步健全了我国蓝色金融规则体系,为 政府部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发展蓝色经济以及 评估、监管和规范蓝色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该 标准在青岛片区已先行试用,青岛银行作为试点银 行已先后承接IIC蓝色债券投资1. 5亿美元和蓝色 银团贷款1.5亿美元,用于推进标准落地,为全 省、全国蓝色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具体做法
航运集成平台提效增质
💡 案例说明
为持续深化航运领域“放管服”改革,精准实 现航运审批集成化办理改革目标,青岛片区率先探 索试行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以“减环 节、减材料、联合办、智能办”为出发点,聚焦平 台思维,运用数据中台、AI人工智能、电子签名等 技术,研发“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将 海事、交通、审批、船级社、船舶检验等业务主管 部门及与航运企业密切关联的政策、金融、法律服 务等多个专业服务领域整合至统一平台,形成业务 集中、数据互通、信息汇集、一网感知的专业化、 集成化航运审批服务新模式,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 枢纽中心建设。
⚙️ 具体做法
海洋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路径创新
💡 案例说明
烟台片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以下简称崖州湾科技城)在“国家战略引领、资 源优势互补、南北高效协同、联动创新发展”原则 指引下,充分发挥南北种业引进门户城市作用,通 过聚焦“路径互通、产研共融、维权互助”,构筑 起北接日韩,南连东南亚的“水产苗种产业走廊”, 探索形成以“日韩+烟台片区+内陆市场+海南自贸 港+东南亚”的国际水产种业大循环联动路径,推 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构 建全要素全链条的水产种业生态体系,为海洋种质 资源实现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 的成功经验。
⚙️ 具体做法
北粮南运“海铁联运+客滚甩挂”新模式
💡 案例说明
长期以来,因铁路敞顶箱与海运集装箱船不兼 容、海铁联运各环节受阻等原因,东北地区至山东 地区的粮食流通主要以“公转铁”或海运散货等方 式为主,操作环节多、货物损耗大、物流成本高, 成为制约东北粮食生产企业与山东加工企业做大做 强合作规模的主要瓶颈。烟台与大连是友好城市, 又同属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支点城市,同时拥有现代 化港口等优势资源,基于此,烟台片区与中国(辽 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以下简称大连片 区)积极对接,加强协同联动,结合各自区位优势 和资源优势,创新提出“北粮南运‘海铁联运+客 滚甩挂’新模式>,通过整合片区、港口、铁路、 船公司、协会等各方资源,消除行业壁垒,打通各 部门关键环节,实现运输载体的标准化,构建起粮 食从东北粮库到山东加工企业的海铁联运物流新业 态。该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跨省合作的强烈诉求, 更对助力新一轮东北振兴、畅通东北亚物流大通道 具有重要意义。
⚙️ 具体做法
多维度创新促进蓝碳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 案例说明
“蓝碳”又称海洋碳汇,是海洋利用海洋活动 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 海洋中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海洋碳汇作为地球上 最大的碳库,其碳汇能力的提升对于支撑我国双碳 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 新模式、新业态,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受到 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烟台片区依托山东省海洋资 源与环境研究院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创 新平台和技术优势,深人开展区域合作,借助多方 蓝碳理论研究成果、检测评估办法、实践应用场景 等资源优势,在平台建设、标准制定、金融创新等 多个维度形成合力,为推进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形成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大闭环>,探 索“跨区共融、实惠共享”的蓝碳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