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创新案例数据库

浏览和筛选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 筛选条件
重置

筛选结果:共找到 2507 个创新案例

创新科研用地管理新模式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 📅 2021年 🏷️ 投资准入与项目管理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1
💡 案例说明

为大力推进支持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等相关新产业、新业态方面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工作,哈尔滨片区(哈尔滨新区)开展科研用地管理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课题研究工作,以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已出让科研用地为研究对象,起草《关于创新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科研用地管理的意见(试行)》。

⚙️ 具体做法
挖潜激活现有土地。一是支持开发强度适度提高,以符合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和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有关要求为原则,拟实施土地再开发的科研用地,可依法申请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经履行法定程序同意调整的,允许适度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等开发强度相关规划指标。二是鼓励功能兼容复合利用。以兼容功能服务和从属于科研办公主要功能为原则,允许科研用地灵活兼容一定比例不可分割转让的配套用房和可分割转让 ... 展开全部 ▼
创新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新模式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 📅 2021年 🏷️ 专业服务业开放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2
💡 案例说明

黑龙江自贸试验黑河片区(以下简称黑河片区)率先提出创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黑龙江基地新模式,统筹全省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工作体系”,妥善解决涉外国际贸易纠纷,有效维护自贸试验区企业海外市场的合法权益。为国内外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灵活多样的涉外国际商事法律服务。

⚙️ 具体做法
一是开展专业化服务,保障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目标实施。充分发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绥芬河市人民法院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开展合作交流,积极吸纳国内各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专业机构共建“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工作体系”纠纷解决平台,共同培养打造国际化、专业化法律人才队伍。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的仲裁员 ... 展开全部 ▼
“数字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体系集成创新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 📅 2021年 🏷️ 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3
💡 案例说明

黑河片区通过数字化手段,基于现有建设成果基础之上,遵循黑河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标准,以政务云平台为基础、以自贸试验区运行管理及应急指挥中心为抓手,实现统一管理和高效协同。将黑河片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特色的智慧自贸片区。

⚙️ 具体做法
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坚持公共基础设施集约化、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促进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提升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一是完善集约化政务平台。按照集约化建设的原则,在现有“1+N”(1个市级政务云平台,N个区级政务云节点)框架下,优化市区一体化政务云服务体系。二是规范统一政务网络架构。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加快推动各级、各部门接人,提 ... 展开全部 ▼
创新打造“数字化+智慧文旅生态圈”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 📅 2021年 🏷️ 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4
💡 案例说明

黑河片区依托黑河市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智慧文旅生态圈”,该模式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旅游服务平台、经验和服务水平,为游客免费提供数字化支撑,助力景区智慧化应用,为黑河快速有效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推进全域智慧化和全域旅游开辟了新的道路。

⚙️ 具体做法
一是实时数据分析及应急管理。黑河旅游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是集大数据分析、应急指挥、数据分享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平台系统,通过引人5G及人脸热力识别技术,可实现全市各县(市、区)主要景点即时人流显示分析。做到景区智能化视频监测展示管理及数据分析,24小时旅游大数据智能化管控和旅游行业智能分析、即时智能应急指挥。二是打造线上全域旅游服务平台。“一部手机游黑河”是全省旅游总人口“趣龙江”首个落地的地级市的移动 ... 展开全部 ▼
建立边境区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 📅 2021年 🏷️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5
💡 案例说明

黑河片区作为我国最北自贸片区,在人才培养上,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在科研、培训方面资源优势,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多方面开展校政产学研合作,不断助力片区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为边疆经济建设和片区对俄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 具体做法
黑河片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黑河学院在对外经贸、俄语和艺术方面师资力量资源,利用“三大基地”及园区企业等培训平台,加大对俄语和跨境电商等人才培养力度,着重培养具有外语基础又有跨境产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一是依托俄语基地培养涉外骨干。借助黑河学院为发展国际化办学特色与雅罗斯拉夫国立师范大学联合建设的俄语人才培训基地,根据自贸片区机关事 ... 展开全部 ▼
创新中俄林业产业合作跨境联动发展模式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 📅 2021年 🏷️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6
💡 案例说明

为深人贯彻落实中俄两国元首会晤确定的“对各领域合作作出新规划,推动两国关系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绥芬河片区充分发挥境内外联动的发展优势,扩大国际产能分工合作,形成中俄林业合作境内外园区联动、上下游产业衔接的发展模式。

⚙️ 具体做法
一是畅通“双循环”,构建木材贸易加工全产业链。依托毗邻俄远东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构建从境外到境内进口加工复出口的木业全产业链。具体做法K在境外,引导企业“走出去”,建设境外园区开展木材初加工,保障国内木材加工的原材料供应;在境内,发挥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承载作用,引进优质企业,开展精深化、品牌化、规模化落地加工。二是规则“标准化”,提升木业企业行业竞争力。针对木产品境外项目竞标缺乏技术标准支撑、制 ... 展开全部 ▼
推动国家木结构标准化制定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 📅 2021年 🏷️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7
💡 案例说明

为切实推动绥芬河片区创新发展,带动传统木材行业转型升级,绥芬河市工业信息科技局联合绥芬河片区内木材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依托科研院所共同制定木结构国家标准和集成材行业标准,拉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打响“自贸牌”,提高绥芬河片区内木制品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影响力。

⚙️ 具体做法
绥芬河片区内木结构产业正在从粗放式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发展阶段。市工信科技局对绥芬河片区内木制别墅(木屋)生产企业走访调研时发现木结构建筑缺乏自身的工程建设标准或规范,企业生产木制别墅(木屋)标准不一,尤其在国外木制别墅(木屋)项目竞标时,缺乏技术标准支撑,不利于国外竞标,限制木屋生产企业发展。因此制定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及相关标准对于绥芬河片区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自2019年开始,市工信科技局结合区域特 ... 展开全部 ▼
打造“绥意办”特色政务服务品牌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 📅 2021年 🏷️ 政府职能与公共服务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8
💡 案例说明

为深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绥芬河片区推出全省县级城市首个城市服务手机应用程序“绥意办”,促进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从市民和企业角度,整合城市各项资源,推进城市服务便利化,提升城市生活满意度。

⚙️ 具体做法
“绥意办”城市服务手机应用程序是绥芬河片区创新服务的重要举措,是绥芬河市打造“城市品牌”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供城市服务的终端窗口。“绥意办”手机应用程序主要依托全省政务服务平台接口提供各类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牡丹江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部分查询服务,整合本地旅游信息成为一体化、全天候掌上便民服务大厅。一是整合服务信息及功能,“化繁为简”。整合绥芬河市民、企业需要的各项政务服务和公共 ... 展开全部 ▼
优化服务模式保障中欧班列“零等待”通关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 📅 2021年 🏷️ 货物贸易便利化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59
💡 案例说明

长期以来,绥芬河出人境边防检查站深人贯彻国家移民管理局和总站工作部署,服务国家对俄合作战略大局,通过采取革新勤务模式、优化服务举措、深化内外协作等措施,有效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推动中欧班列运量逆势增长。

⚙️ 具体做法
精准融人发展大局。一是深度支持驻地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把边检工作融人国家对外开放与地方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围绕服务中欧班列、保障能源输人、大宗货物进出口等方面出台5项经贸发展支持举措,在优化查验流程、通关模式和工作机制上推陈出新,全方位助力口岸深度对外开放发展。二是精准保障复工复产。准确把握服务复工复产政策要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做到24小时 ... 展开全部 ▼
冰城海关创新推动加工贸易改革
📍 黑龙江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 2021年 🏷️ 货物贸易便利化 📚 中国自贸试验区年鉴2023年
#1360
💡 案例说明

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海关总署一直坚持以制度创新、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全国各直属海关围绕方案要求、企业需求推出一系列对标国际高水平自贸规则,体现自贸试验区特色,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海关监管创新举措。在此基础上,冰城海关以自贸创新举措为核心推出加工贸易领域业务改革。改革前,黑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到其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加工贸易手(账)册设立、变更、核销等手续,加工贸易审核标准不统一,审核质量不高,企业需要多次往返,提交材料也不尽相同。作为沿边地区,黑龙江省加工贸易商品种类主要为木材、亚麻及飞机、汽车等。木材和亚麻类产品在实际生产中,不同批次的料件因品质差异,造成相应出口货物的实际单耗存在差异,飞机、汽车制造类加工贸易企业,由于委托方对产品设计、型号和标准要求的调整,成品的料件耗用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对加工贸易手册报核前申报单耗需求较大,核销时间长,成本高。为推动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切实解决加工贸易海关监管领域内问题,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冰城海关在深人调研基础上推出以自贸创新为核心的加工贸易业务改革。

⚙️ 具体做法
集成系统,整合机构。组建加工贸易核批中心。将改革前加工贸易手(账)册由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审核,改为全省集中审核作业,形成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集中审核作业模式,核批中心负责全省加工贸易手(账)册设立、变更、核销审核。优化审核作业流程。精简程序,变逐级核批为一级核批,加工贸易手(账)册设立、变更、核销由二级核批改为一级核批。取消环节,对企业备案资料库审核、归并关系审核、手册设立(变更)复审、手册核销 ... 展开全部 ▼
第 136 页,共 251 页 | 显示第 1351 - 1360 条,共 2507 条记录